close
以前剛多學了點英文,聽到洋人說「for good」的時候,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;兩個字分開意思都懂,湊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好像是「為了……好」,但又好像不是。
過了一段時間,才知道是「永久」的意思,例如「He will be here for good」就是「他會一直待在這裡」。
學會了以後,就一直很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;每當問別人某人、某事會不會「for good」的時候,似乎總有一些好事會發生的感覺。
所以,最近有某家銀行用了「Here for Good」來取代過去的「Leading the Way in Asia,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」(在亞非中東都領先)來當做新標語,就讓我眼睛一亮。後者這種自吹自擂的講法即使是事實,感覺還是有點無聊,換成新的講法就親切多了。不過問題是,在非英語系國家,這個標語就會有點難翻;終究不同地方、不同語言表達這樣的事情各有不同的講法,也不一定有「for good」這麼剛好的一語雙關。
說到「good」,中文裡面倒是有個稍微類似的雙關語,就是「好了」;「好了」可以是「變好了」、也可以是「做完了」。所以以前聽說演藝圈有個忌諱,就是不能問別人「你換衣服/化妝……完了沒」,一定要問「……好了沒」。這個有點道理,所以我後來也學著盡量不說「完了沒」,就算一定要用,前面也會加上「做/吃/弄」等動詞,讓意思完整一點。
如果「Here for Good」這句標語也要用中文表達,或許可以從「好了」這個方向去動點腦筋。
轉貼自"石墨工房"~~
說到「good」,中文裡面倒是有個稍微類似的雙關語,就是「好了」;「好了」可以是「變好了」、也可以是「做完了」。所以以前聽說演藝圈有個忌諱,就是不能問別人「你換衣服/化妝……完了沒」,一定要問「……好了沒」。這個有點道理,所以我後來也學著盡量不說「完了沒」,就算一定要用,前面也會加上「做/吃/弄」等動詞,讓意思完整一點。
如果「Here for Good」這句標語也要用中文表達,或許可以從「好了」這個方向去動點腦筋。
轉貼自"石墨工房"~~
全站熱搜